我们在使用3D打印机制作一款3D模型时,通常把其表面出现的毛发状细丝黏连称之为3D打印拉丝现象。这一般是由喷嘴在横向移动过程中出现耗材渗漏所导致的。通常,我们可以在切片软件中通过某些设置来解决此问题,例如打印温度、耗材回抽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3D打印拉丝的几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
要解决3D打印中遇到的模型拉丝问题,我们就一定要启用切片软件中的回抽(retraction)设置。
通常情况下,在一款切片软件中,回抽(retraction)设置都包含回抽距离和速度两个选项。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回抽距离来避免3D打印模型出现拉丝。回抽距离的设置决定了从喷嘴中回抽耗材长度,也就是回抽耗材的数量,这个数值越高就越有利于避免拉丝。通常,一台采用近程挤出机的3D打印机,其回抽距离应当设置在0.5至2.0毫米之间;而采用远程挤出机的3D打印机的回抽距离则可能高达15毫米,这个数值主要取决于挤出机齿轮到喷嘴的距离。
回抽速度,即3D打印机在执行耗材回抽时的速度。通过调整该设置,我们也可以很好地避免3D打印模型拉丝。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回抽速度过慢会导致喷嘴在横向移动至下一个目标点时出现耗材渗漏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而盲目大幅提升回抽速度,这样会导致耗材在喷嘴内形成断线,而高速转动的挤出机齿轮则很有可能会磨碎耗材。相对而言,比较合理的设置是将回抽速度保持在1200-6000毫米每分钟(20-100毫米每秒)范围之内。我们可以并根据耗材的不同属性做适当调整,并观察实际打印效果来确定最终的回抽速度。
解决3D打印拉丝问题,设置相对合理的打印温度则是另外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了。
当我们尝试设置回抽距离和速度后,仍然无法解决3D打印拉丝问题时,就需要适当下调打印温度数值了。我们知道,过高的打印温度会让耗材的粘性降低并导致耗材从喷嘴中渗漏出来。相反的,过低的打印温度则会引起耗材热熔不够并导致耗材无法顺利挤出甚至喷嘴堵塞。我们可以逐步下调打印温度5至10摄氏度来观测打印效果,直至找到最佳的打印温度,就可以解决3D打印模型拉丝问题了。
如果您在使用爱能特3D打印机时,也遇到如上所述的3D打印模型拉丝问题,赶紧试试上面的方法吧!